|
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唐建业撰文:80前与80后的消费模式,在生存状况、群体观念问题上都各有不同,前者因为富裕,所以在消费方面更放得开,但相比起一穷二白的开放性消费,后者更需要勇气和远见卓识。
中国“两会”并不只有“老人团”和“名人团”,其中不乏80后的身影,如中国湖北武汉市被评为最年轻的25岁政协委员童勇,最年轻的27岁市人大代表刘扬。但如何改善80后的生存环境,则比80后的委员们更加引人关注。
有的议案指出给80后买房给予利息补贴,不过80后早就意识到这种并不理性的消费。所以这里不妨设置一个新颖的话题,80后相对于成熟老练的80前,谁的消费更为理性呢?
先从80前说起,中国人在海外奢侈品的消费在新一年没有丝毫“退烧”的迹象。世界奢侈品协会指出,春节期间,中国人在海外进行高档物品消费达72亿美元,比前年预期高出57亿美元,同比增长29%。
而消费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美及港澳台地区,中国消费者占据北美奢侈品市场销售额的28%、欧洲市场的63%、港澳台地区更高达69%。而也有报告显示,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起码有2亿人群,主要组成部分是“富一代”。
无独有偶,中国的80后消费者人群也有2亿,并且也在不断地扩大,经常被媒体称之为中国新一代“拉动内需”的最大推动者。但并不都是“富二代”,在面临着依然高企的通胀与收入压力的情况之下,80后的消费也没有呈现出萎靡的状态。
相反,80后按照自己的方式,选择与“80前”不一样的消费状态,虽然不乏“月光族”、“日光族”一类的人,但在某种程度上说,可以给自己的“前辈们”上一课。
“富一代”较为流行的消费,莫过于能够彰显自己身份象征的东西。在欧洲,男士们都不错过买派克钢笔、抽万宝路香烟或者雪茄,而女士们也不会放过LV包,还有名牌化妆品OLAY、香奈儿等等。品牌消费心理高于一切,不管实不实用,先买了再说。
然而在80后看来,品牌只是其中一种选择,不代表一切。在《国际先驱导报》的采访中,发现了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模式更为理性。有农民工宁愿在每月3000元工资中抽调1000元买一台新手机,也有月收入才7000元的“小白领”,在家庭的帮助下,买了一部10万元的汽车。
|
|